李庭
胡慶山,2018, 日本語文教育政策的考察與對我政策的啟示, 世界各國語文教育政策研究p.117-133, 國家教育研究院
日語:1853年受黑船來襲影響,同志街題為與西方列強平起平坐,提出一國家一民族一語言的語言政策。1866年,德川慶喜將軍建議廢除漢字,為求教育普及,以假名文字作為國語,日本也在1872年在全國設置學校。1900年代則開始選定標準語、制式化小學教科書、制定常用漢字表等等。二戰結束後,更加速國語改革,1945首次出現統治階級與平明使用共同的政治語言,依照日本憲法中的漢字平假名混用方式,書寫公文與法令。
1948年實施日本人的讀寫能力調查,完全文盲率為1.7%,可讀寫假名但不會漢字的不完全文盲率佔2.1%。
英語:2000年日本前首相小渕恵三建議以英語作為第二公用語,以提升與世界對話的能力,亦作為少子化政策的組織性移民政策推動,但並未被採用。2002年文部科學省制定「會使用英語日本人培育行動計畫」,指出使用國際共通語溝通能力是不可或缺的,並強調對話能力的必要性。
方言:1916年以東京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所說的變種語言為「標準語」,1951年開始在公共場合上轉換為「共通語」,2009年小學五六年級的學習指導要領中,學習目標為「理解共通語語方言的差異,有必要時則說共通語」。目前與共通日語差異較大的為「琉球語」和北海道的「愛努語」。
2006年日本總務省提出「多元文化共生推進計畫」,提出援助語言的溝通,使地區資訊多語言話,並檢討關於日語相關的學習援助。
日本與台灣比較,在1980年代時,日本已有年輕世代肯定自己的母語,因此也推動了後期的方言推廣,官方改口「標準語」的稱謂改說「共通語」。台灣目前根據憲法的河洛語、客家語、北平與、原住民語、英語、新住民語言等等,台灣也應思考如何落實保障母語的使用權利。
日本華僑學校之概況.pdf
目前日本的中華學校僅剩:東京中華學校、橫濱中華學院、橫拼山手中華學校、大阪中華學校、神戶中華同文學校五所。
早期華僑學校以「落葉歸根」,遲早會回到祖國之心態來教授中國的語言、歷史與文化,以「對海外中國人施予中華文化的教育」思維為中心,後來受戰爭、政治、經濟發展等影響,日本華僑漸漸將生活重心轉移至居住地,產生了「落地生根」的心境,至現代,日本的華僑學校以繼承中國文化同時紮根日本文化雙重並進為目的,同時教導中華民國國民教育內容,也教育學生融入日本當地生活。
日本華僑學校多餘清代晚期(1899-1900年代期間)創立,第一所華僑學校建於1899年,以梁啟超為中心創立「東京高等大同學校」,採用歐美自由平等、天賦人權說,後經多次改名、遷校後,為現在的「東京中華學校」前身。
橫濱學校為孫中山先生在橫濱成立的「興中會橫濱分會」於1897年所建立的學校,最初校名為「中西學校」。當時興建的華僑學校,主要都是為了推翻清朝政權的革命派與保皇派共同建立管理,後來漸漸分立。當時的華僑學校多推廣革命思想,鼓勵師生支援辛亥革命工作,教學也多以中國不同地區的方言:北京話、上海話、廣東話教學。
劉云巧
泰國的華語文教育.pdf
中泰雨国交往已經長久了。有很多中国人到泰国經商和定居,泰國華語文技育也随之產生。在19世纪木和20世纪初移民到秦國的中國人,大多數是中國福建、廣東等沿海的農民和手工業者。華倫無論貨富,對家綁的風俗習慣,永造不忘懷,全都搬到具國他鄉。逢年過節,也像家鄉一樣茶拜神明、租先,建神腐等為了给華僑子女提供教育場所,就閒始興建華文舉校。
農氏瓊
越南國際學校排名第一學校發生了一件校內暴力。這所學校在越南的胡志明市,一年學費約76萬台幣,校長是美國人。
這是第一次發生學校霸凌在一個國際的教育環境中竟然發生一件學校霸凌。
原因是因為在課外活動那天,A學生想坐一個位置,不過B學生說不好意思這個位子已有人坐了。A學生就這樣不爽就等回到學校後動手打B學生,認識B學生的另外三個學生看到B學生被打後進去阻止A學生打人結果連三個學生也被A學生打。最重要的是,A學生的態度非常不禮貌。還跟受暴力家長挑戰,你知道我爸是誰嗎?(家長非常有錢,有關係的人)。
不管是國內學校還是國際學校也不能忽略教育學生的道德素養,應該要配順出一個有禮貌,有學問的人才是。
不過,受暴力家長們竟然不受到學校的合理解釋以及處理方式而且還是被校長禁此進學校見大同學的學生和家長。
甚至於還報警。不過,因為某些問題這位警察來之後又不跟家長發生衝突,因為家長們覺得紀錄事情表,不夠誠實,不夠清楚。
校長對這件事情回答,他說事情不是在校內發生以及他也強調要尊重學生的個人事情,所以不處理以及只能提供給受暴力的家長們對方的聯絡方式。讓家長們自己處理。
https://youtu.be/hJBrLTnlBCE
Comments (0)
You don't have permission to comment on this page.